教育部再次呼籲,學生從事水域遊憩活動時,務必確實掌握自身能力,並做好風險評估,隨時注意環境變化;同時也提醒,務必注意孩子的動向,避免放任從事高危險性的水域活動,以降低事故發生機率及危害。
救溺 5 步 救溺先自保
「救溺 5 步」:叫、叫、伸、拋、划
「防溺十招」:
一、戲水地點需合法,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
二、避免做出危險行為,不要跳水
三、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,戲水游泳格外小心
四、不要落單,隨時注意同伴狀況位置
五、下水前先暖身,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
六、不可在水中嬉鬧惡作劇
七、身體疲累狀況不佳,不要戲水游泳
八、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,小心失溫
九、注意氣象報告,現場氣候不佳不要戲水
十、加強游泳漂浮技巧,不幸落水保持冷靜放鬆
水域遊憩活動合法場所,可至交通部觀光局相關公告(https://tinyurl.com/yd6z962ahttps://tinyurl.com/yd6z962a)或教育部體育署全國運動場館資訊網水域資訊(https://iplay.sa.gov.tw/Dangerouswater)瀏覽查詢。